學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高科技時代和現代化建設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迫切要求,也是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學術科技活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展示了學生參加學術科技活動的潛在能力和這項活動廣 闊的發(fā)展前景。為進一步推動我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促進學生專業(yè)成才和全面發(fā)展,特作如下決定:
一、組織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適應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需要,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促進學生專業(yè)學習與成才,培養(yǎng)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措 施。它在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良學風、科技意識和進取精神,鼓勵學生攀登科技文化高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勤奮求知、刻苦鉆研、早出成果,推動學生學術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在學好基礎專業(yè)和掌握基本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術科技活動。
二、為加強對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統籌領導,學校成立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團委。各系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學校設有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及各類學術社團,這些社團屬校學生會、研究生會社團組織,在團委具體指導下開展工作,由科研處、教務處及各系行政負責業(yè)務指導。各系成立的學生學術社團,屬校系兩級雙重管理,以系為主。
三、為資助和獎勵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學校設立“山東師范大學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饋碓词牵簩W校專項撥款、學校有關部門的支持、個人或團體的捐贈或資助、學生科研成果的轉讓或使用所產生的部分經濟效益、舉辦的各種有償科技服務活動的收入?;鸬氖褂梅秶牵?1)資助在校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2)舉辦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的競賽、展覽;(3)舉辦校內外的學術交流會、報告會、學術講座;(4)組織參加全省和全國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競賽、展覽、成果交易及學術交流活動;(5)利用節(jié)假日和課余時間組織部分學生進行科技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6)購置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必備的科研用品;(7)表彰獎勵在校學術科技活動中成果突出的學生和指導教師。
四、為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學校根據實際在立項的基礎上給予資助。凡有正式學籍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粕哂休^高研究能力,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者均可申請科研資助。
申請科研資助的項目可分為科技發(fā)明制作、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以科技發(fā)明制作為主。研究課題應確有水平和科學價值。申請科研資助的項目,必須有兩名指導教師對該項目提出評議意見,最后由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審查批準。凡批準立項的,領導小組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和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經費資助,每個課題的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300元,主要用于實驗材料費、資料費、打印費。學生科研項目一經立項,應立即組織實施,并將研究進程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學生本人不得隨意變動或中止。各系、所應在派出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圖書條件等方面給予支持。資助申請原則上每年審批一次,資助項目一般在本年度內完成。資助項目完成后,應認真總結,寫出研究報告報領導小組。屬于資助項目取得的科研成果或論文在鑒定或發(fā)表時須進行標注
五、學校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學術科技系列活動。原則上每年都進行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評展,領導小組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組成評選委員會,對學生申報的成果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予以表彰獎勵;對特別優(yōu)秀的成果,學校設立“學生科技之星獎”(特等獎)。
凡我校學生獨立完成或主要參與完成的非教學計劃內成果均可申報獎勵。申報獎勵的成果主要是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和科技發(fā)明制作。
學生科研成果的參加者、指導者以及領導者,對該成果負有保密義務。需申請專利的成果,由學校協助辦理。學生科技成果完成后,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向社會推廣轉讓。
山東師范大學
一九九四年六月六日
一、組織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適應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需要,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促進學生專業(yè)學習與成才,培養(yǎng)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措 施。它在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良學風、科技意識和進取精神,鼓勵學生攀登科技文化高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勤奮求知、刻苦鉆研、早出成果,推動學生學術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在學好基礎專業(yè)和掌握基本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術科技活動。
二、為加強對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統籌領導,學校成立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團委。各系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學校設有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及各類學術社團,這些社團屬校學生會、研究生會社團組織,在團委具體指導下開展工作,由科研處、教務處及各系行政負責業(yè)務指導。各系成立的學生學術社團,屬校系兩級雙重管理,以系為主。
三、為資助和獎勵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學校設立“山東師范大學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饋碓词牵簩W校專項撥款、學校有關部門的支持、個人或團體的捐贈或資助、學生科研成果的轉讓或使用所產生的部分經濟效益、舉辦的各種有償科技服務活動的收入?;鸬氖褂梅秶牵?1)資助在校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2)舉辦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的競賽、展覽;(3)舉辦校內外的學術交流會、報告會、學術講座;(4)組織參加全省和全國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競賽、展覽、成果交易及學術交流活動;(5)利用節(jié)假日和課余時間組織部分學生進行科技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6)購置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必備的科研用品;(7)表彰獎勵在校學術科技活動中成果突出的學生和指導教師。
四、為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學校根據實際在立項的基礎上給予資助。凡有正式學籍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粕哂休^高研究能力,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者均可申請科研資助。
申請科研資助的項目可分為科技發(fā)明制作、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以科技發(fā)明制作為主。研究課題應確有水平和科學價值。申請科研資助的項目,必須有兩名指導教師對該項目提出評議意見,最后由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審查批準。凡批準立項的,領導小組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和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經費資助,每個課題的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300元,主要用于實驗材料費、資料費、打印費。學生科研項目一經立項,應立即組織實施,并將研究進程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學生本人不得隨意變動或中止。各系、所應在派出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圖書條件等方面給予支持。資助申請原則上每年審批一次,資助項目一般在本年度內完成。資助項目完成后,應認真總結,寫出研究報告報領導小組。屬于資助項目取得的科研成果或論文在鑒定或發(fā)表時須進行標注
五、學校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學術科技系列活動。原則上每年都進行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評展,領導小組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組成評選委員會,對學生申報的成果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予以表彰獎勵;對特別優(yōu)秀的成果,學校設立“學生科技之星獎”(特等獎)。
凡我校學生獨立完成或主要參與完成的非教學計劃內成果均可申報獎勵。申報獎勵的成果主要是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和科技發(fā)明制作。
學生科研成果的參加者、指導者以及領導者,對該成果負有保密義務。需申請專利的成果,由學校協助辦理。學生科技成果完成后,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向社會推廣轉讓。
山東師范大學
一九九四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