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審規(guī)則
大學生科創(chuàng)實踐中心 發(fā)表于 2013.3.26| 點擊數(shù)7439
新聞標簽: 上海海事大學 挑戰(zhàn)杯 科創(chuàng)
(經(jīng)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組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一、本規(guī)則依據(jù)《“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制定,全國評審委員會依據(jù)本規(guī)則制定評審實施細則。
二、全國評審委員會的組成
1.全國評審委員會由主辦單位聘請非高校的具有高級職稱的40名左右自然科學領域的專家和20名左右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組成。
2.全國評審委員會設主任1名,常務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書長1名。下設若干專業(yè)組,各組設組長1至2名。
3.全國評審委員會下設由秘書長領導的秘書處,負責對參賽作品分類、統(tǒng)計、送閱和評審的組織服務工作。
4.全國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正、副主任、秘書長除外)在終審完畢之前實行保密,在終審結束后可以公布。
5.全國評審委員會在向全國組織委員會報告終審結果后解散。
三、評審工作的基本原則
1.參賽作品分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fā)明制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的作者限本??粕U軐W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jīng)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等6個學科內。
2.評審過程中綜合考慮作品的科學性、先進性、現(xiàn)實意義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側重考核基礎學科學術探索的前沿性和學術性,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側重考核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熱點難點問題的結合程度和前瞻意義,科技發(fā)明制作側重考核作品的應用價值和轉化前景。
3.全國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工作分預審、終審兩階段進行。預審要評選出省級組織協(xié)調委員會和發(fā)起高校報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入圍獲獎作品;評出入圍作品中的40%獲得三等獎,其余60%進入終審決賽。終審要按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fā)明制作三類,分別按照入圍作品3%、8%、24%、65%的比例評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萍及l(fā)明制作類的A類和B類作品分別按上述比例設獎。各獎勵等級之間的標準是相對的。
4.評審注意本??粕⒋T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學識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異,三個學歷層次作者的作品在各等獎的獲獎比例與其進入終審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關部門出具證明材料的參賽作品,須按章程第三章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嚴格把關。
6.評審實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評委不得參與對其同?。ㄗ灾螀^(qū)、直轄市)高校、其本人親屬作品的評審工作。在評審結束之前,任何評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外宣布、泄露評審情況和結果。
7.全國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工作按《評審實施細則》規(guī)定執(zhí)行。
四、評審程序
1.各?。ㄗ灾螀^(qū)、直轄市)組織協(xié)調委員會要按照《“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資格及形式審查實施細則》規(guī)定,對報送的作品進行嚴格的資格和形式審查;各?。ㄗ灾螀^(qū)、直轄市)評審委員會對報送作品進行認真初評。
2.全國組織委員會秘書處對各?。ㄗ灾螀^(qū)、直轄市)組織協(xié)調委員會報送和發(fā)起高校直送的參賽作品進行資格及形式審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3.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和科技發(fā)明制作類的作品在承辦單位所在地進行預審,預審要提出是否進入終審和獲獎等級初步意見;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在全國評審委員會負責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評審工作的常務副主任主持下先期進行評審,選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辦單位所在地進行展示。
4.終審決賽期間,評委在組委會安排的專門時間,集體到展廳對作者提出問辯,并審看科技發(fā)明制作類作品的實物。每個評委須向自己負責評審作品的作者至少詢問1次。
5.評委可以對所評審作品的資格提出質疑,并提出質疑理由、證據(jù)或線索。受到評委質疑的作品,將提交競賽作品資格評判委員會按程序評定其參賽資格。
6.評委會應于終審開始時在主任主持下召開評委會全體會議,聽取組委會對競賽有關情況的通報。
五、各?。ㄗ灾螀^(qū)、直轄市)初評工作,由該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評審委員會參照上述規(guī)則主持。
六、本規(guī)則由競賽主辦單位負責解釋,并由主辦單位根據(jù)全國組委會的意見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