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記憶法”是作者在心理學基礎上提出并經過長期實驗,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性、快捷性、高效性和自我激勵性,極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旨在記錄學習者的發(fā)展過程,使之從發(fā)展中沿著自己進步的腳步前進,“秒表記憶法”還能促進這一過程的強化,能更有效地提升記憶的效果,并且一步步地加大對知識記憶和理解的強化,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記憶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撰寫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習者找到適合于自己的記憶方法,讓英語學習變得趣味橫生,所用工具簡單易找,使英語學習變得挑戰(zhàn)性十足,從中感受自我進步的快樂。
經過不斷地教學實踐和反思,成功地運用“秒表”這個在比賽中最常用到的工具來提高在英語學習中記憶的效果。秒表的功能最常用的無非是記時,而記時學習成了我們所要開發(fā)的主題,在今后的英語教學實踐探索中,“秒表”的記時作用也將會得到充分發(fā)揮,其后會就在課堂教學、課文背誦、英語朗讀和個人輔導以及個人自學中如何應用“秒表”或“記時”這一方法進行闡述。同時為了突出“秒表”在教學實踐中對于記憶效果的作用和地位,筆者稱這種方法為“秒表記憶法”。
在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基于課堂的集體教學還是基于課外輔導的個別教學,記憶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是學好英語的最有效的辦法。那么如何能夠提高記憶的效率,記憶方法起關鍵作用。而關于記憶方法的的研究有很多,艾賓浩斯對記憶進行了實驗研究,激起了各國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的熱潮,大大促進了記憶心理學的發(fā)展;魯忠義、杜建政在認知心理學框架下系統(tǒng)討論了記憶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演進;?;劬甑葟男睦韺W角度總結了直觀形象法、歸類法、重復法、聯想法等;王暉從實際訓練的角度提出訓練英語記憶力八法等。
本文另辟奚徑,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工具來思考英語學習的問題,并作以介紹和闡述,同時用教學的實例來證明其有效性。經過不斷地教學實踐和反思,成功地運用“秒表”這個在比賽中最常用到的工具來提高在英語學習中記憶的效果。秒表的功能最常用的無非是記時,而記時學習成了我們所要開發(fā)的主題,在今后的英語教學實踐探索中,“秒表”的記時作用也將會得到充分發(fā)揮,其后筆者會就在課堂教學、課文背誦、英語朗讀和個人輔導以及個人自學中如何應用“秒表”或“記時”這一方法進行闡述?! ∫?、“秒表記憶法”的理論基礎:
神經生物學認為,記憶是人們對所獲取到的信息進行保存和讀出的神經過程。而學習者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有機體,“秒表記憶法”旨在記錄學習者的發(fā)展過程,使之從發(fā)展中沿著自己進步的腳步前進,“秒表記憶法”還能促進這一過程的強化,能更有效地提升記憶的效果,并且一步步地加大對知識記憶和理解的強化,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記憶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記憶是一種心理過程,由識記、保持和再現或回憶所組成。[5]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只有成功地對知識進行識記、保持或再現,才是完成了記憶,那么這還需要一些激發(fā)心理活動的因素,讓人的心理處于一種積極進取的,主動獲取知識的動力,“秒表記憶法”就是利用學習者的競賽心理,在知識上的掌握程度和維度上進行橫向和(特別是)縱向的對比,使之產生學習的沖動和欲望,并且能夠保持英語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持續(xù)學習的動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
二、“秒表記憶法”實施的可能性
著名二語習得專家Dickerson(1975)[6]的研究表明,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難易程度和學習者的注意力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比如Rod Ellis 1999[7]83-84提出“相對簡單的語言知識和學習者集中的注意力相作用,就能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而語言比較復雜而學習者的語體又比較隨意,語言學習者就會出現更多的錯誤和變體?!?“秒表記憶法”就是使學習者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集中注意力,并且把難度降低,以此來加強記憶的效果。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xù)性學習奠定基礎?!?“秒表記憶法”就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并且學會運用適合于學習者的策略來提高學習的效率,達成“讓學習變得更輕松更快樂”的學習目標。
三、“秒表記憶法”的定義、特征及適用性
1.“秒表記憶法”是利用一定的記時工具來對學習內容的鞏固進行監(jiān)控并使學習者能夠輕松獲得成功滿足感的一種學習方法和策略。
2.“秒表記憶法”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它具有操作簡便性。
?。?)它具有偏縱向性。指與學習者自己做比較,即本次的測試與上次的測試作比較,以取得更好的熟練程度,等方面的發(fā)展進度,從而取得心理上的成功維度的不同程度的滿足;并不苛求與別的學習者的橫向比較,而所用到的橫向比較只是一個輔助,一個參考值,力求避免與其他學習者的比賽的負面影響。
?。?)它具有快捷性。運用秒表記憶法進行自我測試,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知道結果,并且可以根據本次結果來調節(jié)學習進度,還可以從多次的不同結果中,看出自我的發(fā)展進度,從而獲得滿足感。
?。?)它具有自我激勵性。運用對比分析原理,進行學習策略上的探索,然后通過縱向的對比,可以給學習者以“更高、更快、更強”的激勵效果,能夠有效地運用歸因理論,將以前失敗的原因歸于方法而非能力,從而對持續(xù)性學習產生動力。
3.“秒表記憶法”的適用范圍:
?。?)是從學習者層次上講,它適用于小學、初中、高中及成人;
?。?)是從語言知識上講,它適用于句子及短語篇,對于成人可以將之用于中長語篇;
?。?)三是從課型上來講,它適用于集體教學、個別輔導和個人自學。
四、“秒表記憶法”在集體的課堂教學中的實驗
1. 實驗對象:某小學五年級兩個班,實驗班為二班和控制班為三班,每個班32人。
2. 實驗變量控制:兩個班的教師是同一個人,變量是秒表記憶法的使用。前測是參考這兩個班的學生在四年級升五年級時的成績均分,兩個班幾乎相等,實驗時分別呈現一篇未學過的課文,實驗組為二班,開始用秒表記憶法來進行朗讀和背誦這篇課文,控制組為三班,采用直接法來朗讀和背誦。然后在效果上,從能背書的人數、讀背的流利度和速度上來作以兩個班的對比。
3. 具體操作步驟是:
?。?)在實驗組(即二班)拿出秒表來記時,讓同學們每組準備好自己的秒表,(不是每人都會有的,所以還是按組來,)每四人為一個小組,要求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讀完后記錄一下時間,然后再讀第二遍和第三遍,讀完后來對比前后三次的時間上有什么變化。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背出這篇課文,如果背不出來的可以大聲的誦讀出來,(因為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程度不同,所以可以不用統(tǒng)一要求他們去背,不能背的讀出來也可以,但要求讀的清晰、流利。)并且要記錄所用的時間,這樣依次做五遍的時間記錄,在組內統(tǒng)計每個同學背或讀的情況,包括姓名、次數和每次的時間。如果要作以比較的話,橫向方面,(指同學與同學的比較)只作為一個參數,主要是在縱向方面,學生自己讀的情況的后一次與前一次的時間比較,來看到在流利度和速度上的變化。以下表格右以作個參考,
“秒表記憶法”學習效果記錄表
學生姓名1 學生姓名2 學生姓名3 學生姓名4
第一次 秒數 秒數 秒數 秒數
第二次 秒數 秒數 秒數 秒數
第三次 秒數 秒數 秒數 秒數
第四次 秒數 秒數 秒數 秒數
第五次 秒數 秒數 秒數 秒數
4. 結果表明,通過這樣的比較,每位同學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在時間上一次會比一次短,在流利度上每一次也都會比上一次更有進步,在速度上也加快了不少,從中感受到了在英語學習時,那種超越自己的快樂,和體驗成功的愉悅。
最后通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對比,發(fā)現實驗組的同學對這篇課文的掌握程度遠遠高出控制組,無論在能背誦的人數上還是讀背的流利度上,還有在對課文的理解性學習和掌握上,證明我們的“秒表記憶法”在課堂的教學中是有明顯效果的。
5. 小結與討論,通過實驗我們也許發(fā)現,有時后次成績未必有前次成績理想,這時教師應當鼓勵其再來嘗試,以突破自己,亦可幫其一起找出起制約作用的非能力因素,從而找到更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
五、“秒表記憶法”在個體輔導時的運用
“秒表記憶法”在課堂上的集體教學中通過進行分組,獲得成功后,筆者又帶著成功的喜悅進行了對學生個體輔導方面的實驗,特別是對于英語學習方面的學困生輔導方面。下面以這兩個案例來說明其功效。
A同學,男,初三學生,稍偏內向,學習成績中等,平時比較擅長理科知識,但面臨一年后的中考,卻非??鄲?,主要原因是英語拉了后腿,對英語學習有畏懼感。經分析后發(fā)現,他在英語學習上非常努力,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找不到在英語學習上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滿足感,而導致的這種學困。那么筆者就引入了“秒表學習法”,并且把難點加以劃分,每個小的部分,都讓他自己作以記時記錄,然后進行縱向對比,很快他就找到了學習的自信,因為每次他都能感覺到自己在明顯的進步,在秒表的督促下,一步一個腳印,直觀明顯,從而信心百倍,同時也在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下,投入了較多的時間來學習英語,因為每次都帶著不服輸的志氣,學習勁頭很好,在經過了近一年的努力后,以當年93分的英語成績(滿分100分),考入了較理想的高中。從這一實驗當中我們發(fā)現,“秒表學習法”可以讓學習者在多次的縱向比較后,增強自信心,克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和自卑感,從而獲得一種,“英語原來可以這么學”“秒表也可做監(jiān)督”的感覺,從而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也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B同學,男,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英語,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家庭條件優(yōu)越,學習成績中等偏上,但在家里的英語方面的作業(yè)或學習卻顯得比較被動,學習的積極性卻不高,總覺得他就是把作業(yè)和任務看的太明確了,比如,在學校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是說讓把Book 8中unit3的Part C a story,回家后聽并跟讀10遍,以讓學生能夠對內容更加熟練,而我們的B同學一定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讀10遍,一遍也不少,但也絕對不會多讀,他這樣完全是按照做任務的形式去做,可讀書的質量卻從來不管,為了改變他的這種心理,經過分析后,就對他采用了“秒表記憶法”,讓他自己來讀,然后每讀一遍記錄一下時間,精確到十分之一秒,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了,知道主動去超越自己的前一次成績,并且對英語的讀書興趣也越來越濃,后來他還發(fā)現,原來老師當時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不在于到底讀了多少遍,而在于讀得好不好,流利不流利,能否可以熟讀成誦,從而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主動地要求一次次地研讀,朗讀,并提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一次次地與上一次進行比較,并且找出為什么會讀得好或不好,從而也改進了學習方法,那么很自然地提高了閱讀的質量,也加強了對英語學習的熱愛。
以上兩個例子表明,“秒表記憶法”非常簡單易用,不光有著明顯的成績效果,最主要的是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以后學習的持續(xù)力都有顯著成效,特別是對于培養(yǎng)學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信心,以及所表現出來的輔導效果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
六、“秒表記憶法”在自我學習和課堂自學方面的應用
C同學,男,成人,是一位英語學習愛好者,也是一位自我學習的例子。他當時是想在英語學習上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經過分析,我們給出了《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和第三冊的記憶的建議,但如何把握標準是件比較難的事情,比如,怎么樣才算是背下來了,結結巴巴的話算不算,到哪種程度才算過關。我們把流利度和時間結合起來,用“秒表記憶法”,讓他對自己有一個定位,因為每個人的速度,包括平時母語和英語的語速以及做事的快慢都不同,所以這里不給一個硬性的標準,每一次記憶,比如說一篇課文,能在多長的時間內背出,由他自己把第一次背誦的時間加以記錄,作為以后的參考值,并且把以后每次背誦的時間都記錄下來,以便于做縱向的比較。隨著熟練程度的增加,時間也會越來越短,每次背過后,不光要記錄時間,還要再返讀一遍,作為對準確度的檢查,和對知識的重新認識和重組,這樣更加深了印象,也更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從而找到了在任務繁重的記憶過程中的學習樂趣,也大大提高了口語的水平。
D班,初二班級,人數及男女生比例均與其它班無大差別,由于以前的英語基礎不太扎實,學習氛圍沒有營造起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自學或早讀以及課堂英語朗讀的過程中,大家不積極,讀書聲音也小,很多同學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tài),經過分析后,我們發(fā)現主要原因是短期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較差,學習的自卑性較強,同時也沒有找到學習的方法,同學們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沒有信心,筆者告他們,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想戰(zhàn)勝自己的英語學習的自卑心理,首先要學會與自己做縱向的比較,并把“秒表記憶法”引入到他們的學習中來,讓他們每次在保證聲音最宏亮、最清晰的情況下,將讀書的時間都作以記錄,然后與自己上一次的記錄作以對比,看有沒有進步,結果這個班的學習情況發(fā)生了很多的轉變,因為不用和別人比,所以在每次和自己的“斗爭”中取勝,獲得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在自我學習方面有了很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讀英語的學習風氣也大有好轉,整個班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了。
以上得知,“秒表記憶法”在自學方面可以給學習者以不斷地學習進步的動力,在課堂自學方面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在班級的學習氛圍方面也有相當的功效。
結語
這里通過對“秒表記憶法”這一學習記憶方法的理論基礎,實施可行性,定義與特征,以及在集體的課堂教學、個別輔導、自我學習和課堂自學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給英語教育實踐者以參考,而這只是對“秒表記憶法”的一個初探,其中包含一些實驗的研究,但在每個教師和學生的使用中可能還會出現諸多的細節(jié)問題,比如“秒表記憶法”與行為主義理論的刺激與反應理論有什么內在聯系和異同?在操作過程中與“化難為簡”與“循序漸進”原則的關系等問題,以及“秒表記憶法”對于在班級教學中的競賽活動方面的一些研究等,我們留待以后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本篇發(fā)表于《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P156-159